斑马线两侧设置闪光道钉,行人步入时闪烁发光,警示车辆礼让,行人通过后又会自动熄灭。这样一条“高大上”的斑马线昨天在北仑区投入使用。
记者了解到,因为采用了行人过街文明礼让智能预警系统,才使得这条斑马线有了警示功能,这在省内尚属首条。
看到道钉闪烁
大多数车辆会停车礼让
昨天下午,记者来到北仑区庐山路与学苑东路路口,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南门外,一条黄白两色间隔的斑马线很惹眼。地面有两排闪光道钉,因行人过往或闪烁或熄灭。
“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斑马线,很高级啊,对我们行人来说,蛮有安全感的,很安心。”张大伯正准备到对面去,记者拉着他聊了几句。他说,自己家就在对面的小区,因为要帮女儿带外孙,每天都要出来,经常走的就是这条斑马线。“又是学校又是小区,这里人多,车子也多。我左脚受过伤,走路很慢,常常要等一拨车子过去后才敢通行。”
这条斑马线在车辆礼让方面有效果吗?对此,张大伯点了点头。“我早上就走过,车子肯停下来的。不信,你看噢!”说罢,他跟着其他几个行人一道往对面走去。记者看到,只要行人一踩上斑马线,两边的闪光道钉就亮起。正巧,一辆车驶来,见状,踩住了刹车。
记者在现场蹲点的20分钟里,一拨又一拨的行人通行在斑马线上,闪光道钉发挥着有效的警示作用,大部分车辆都会礼让。
由于这条斑马线此前进行过试用测试,很多行人并不觉得惊讶。
能精准识别夜间及雨雾天气下通行的行人
与普通斑马线相比,这条斑马线显然科技感十足。那么,科技感具体还体现在哪些地方?是什么原理实现这个警示功能?为何条要选在这个路口?北仑交警大队民警一一给记者做了解释。
“在礼让行人方面,交通信号灯对车辆有警示作用,但毕竟没有那么真实,因为司机并没有收到真正的有行人正在通行的警告。而我们这条斑马线采用的是行人过街文明礼让智能预警系统,行人通行,地面就有亮光,司机远远地就能真切感受到。系统是我们从南京一家科技公司引进的,在省外其他个别城市也有投用。”民警告诉记者,这套系统在投用到北仑前,省内其他城市并未引进。也就是说,北仑这条斑马线是省内条。
简单来说,这套斑马线系统,采用了热感成像、人体识别、物联感知等多项技术,当行人正在过马路或者即将步入斑马线时,能随即触发设置在斑马线边缘的闪光道钉,警示过往车辆减速礼让。当行人安全通过斑马线后,闪光道钉自动熄灭。
据悉,系统的智能之处就在于它能通过检索人的的行为、动作、轮廓、步伐、手势等要素,将人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,解决在夜间及雨雾天气识别行人不精准的问题。也就是说,猫、狗等动物走在斑马线上,是不会触发警示装置的。
“尤其是在雨、雪、雾以及夜间等视线条件不良的情况下,这种智能的斑马线能有效提醒车辆避让。”该民警告诉记者,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路口,是因为这里人流、车流大。“先投用一段时间,如果效果好的话,也希望能推广到其他路口。”
高科技斑马线背后的“文明成本账”
省内首条高科技斑马线不但看起来“高大上”,用起来也蛮有效果的:有意在此抢道的司机,今后很难有“借口”;无意间“误抢”现象也有望锐减——都“智能预警”到这份上了你还抢,怕是对谁也交代不了。这样一来,过往行人的安全系数,提高的可不止一点点啊。
技术的参与、资金的投入,有时候可以“立竿见影”地提高文明程度。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。比如上海一些地方针对司机违规鸣笛、违规开远光灯难以取证的情况,在主要路段安装了具有前沿军工技术的声音、灯光监控装置,取证易如反掌,使这类违规大大减少。
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,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教育、惩戒处罚实属必要。但一味将矛头对准市民,也有失公允。比如,在人行道上抢道的司机,除了少数不将规则当回事的,确实常有因为标识、行人以及留意程度等综合因素造成的“无心之过”;而行人闯红灯,除了行人的交通安全和文明意识不足,也常有道路的修建、红绿灯时长设置等方面“偏心”于汽车的缘故。如果像北仑那样的高科技斑马线再多一些,在人流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带多建些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,不文明现象就有望很快减少。因此,适当增加投入,特别是寓服务于管理很重要。
然而,从另一方面来看,不文明现象推高了社会治理成本。高科技斑马线的建设与保养的成本,比普通斑马线少说也得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吧,建设与维护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需要投入的资金就更多了。虽说许多这方面的投入本身就是城市建设的需要,有的还是必不可少的,但仍有不少投入是无奈之举。比如,市民在旅游景区、博物馆内乱扔垃圾、乱写乱画,这些地方就不得不增加人力和设置保护设施来应对,管理成本的“推高效应”显而易见。实际上,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财富为不文明行为“买单”的“浪费”现象。
因此,在为高科技斑马线叫好的同时,背后的“文明成本账”也颇值得我们思量。胡晓新